
从“光杆司令”到200多人的团队,被誉为青年导师的李开复在运作创新工场一年后给业界交出了一份进步不小的答卷:投资了12个项目;管理团队基本成形且四成为“谷歌造”,没团队、没项目的质疑渐渐平息。而对于质疑声最多的资金问题,李开复称:“我们的基金足够用5年。”他同时透露,创新工场即将启动新一轮数亿元的人民币基金募集工作。 谷歌系主导管理团队 “如果回到一年前的今天,当时真的是单枪匹马、光杆司令,我一个人站在这里,但不是很心虚,因为我知道中国的创业者是充满热情的,知道我一定会找到创业伙伴。”9月8日,创新工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开复对记者透露当初创办创新工场时的心情。 “第二天,创新工场就找到三位合作伙伴……”李开复介绍,很快发展到10个人、几十个人,到今年年初已经有三四十人的规模了。原本4个人的办公室,挤了大约几十个人,很多人认为这里是网吧,因为环境比较恶劣。 据悉,创新工场此前在清华科技园办公,不过目前李开复已经谋得新的办公场所,就是位于中关村西区的第三极大厦(现更名为中国技术交易大厦),而且已经装修完成。据介绍,新办公场地规划有190个工位。 与此同时,李开复的管理团队也开始成形。当天创新工场公布的核心团队成员总计17人,记者调查后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这17人中有7人有谷歌背景,占到创新工场核心团队的41%。 显然谷歌系已经成为创新工场的主导力量。业内有观点认为,之所以形成如此格局这与李开复在谷歌中国多年形成的影响力不无关系。用李开复的话来说就是,“大部分不是投简历,也不是挖来的,而是认识。彼此认识之后,就知道是不是合适。” 75%的精力在移动互联 当天,李开复首次对外正式公布了一年的工作成绩。已投资的12个项目,李开复重点推荐了五个项目:点心,一款针对中国用户使用习惯打造的互联网智能手机操作系统;豌豆荚手机精灵,一款谷歌Android手机助手软件;友盟,一个针对中国移动开发者的统计分析工具;魔图精灵,一款面向国际的手机照片处理和分享软件;行云,一个拥有独特技术,面向全球市场的关于社交和网页游戏的发行公司,计划在30个以上的国家发行产品。 创新工场投资的项目主要集中在移动互联网、消费互联网、电子商务领域和云计算领域,尤其是移动互联网为李开复所重点关注,事实上从其上述重点推介的五个项目中也可以发现,上述项目中,除“行云”外,其他四个项目无不与移动互联网业务有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