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年来,她悉心照看260多位孤寡老人,对老人比自己的亲生父母还亲;她无偿抚养200多个孤儿弃婴,待孤儿比自己的亲生子女还爱;20多年来,她只求付出不图回报,奉献的是比血还浓的炽热情感,无论是耄耋之年的老人,还是蹒跚学步的幼儿,大家都亲切地叫她“赵妈妈”!她就是沅陵县福利院院长赵世珍。 
艰苦创业 一砖一瓦堆垒“爱心” 1985年,赵世珍出任沅陵县社会福利院院长。一栋被茅草和坟包围住的普通木房,40多位收养的老人,2000元现金,这就是当时福利院的全部家当! 最令这位“当家人”焦急的是:福利院里的生活补助每人每月只有24元,而实际费用却超过了60元。仅此一项,院里每月就要倒贴数千元,这还不包括给老人们添衣御寒。居无所,穿无衣,食无米,政府无钱,创业无门,重重困难让赵世珍寝食难安。 一天早晨,赵世珍送儿子上学,看到学生们纷纷到商店买面包当早餐,她突然茅塞顿开,立即返回福利院,当天上午就请来面包师傅,创办面包作坊,很快就做出了香喷喷的小面包。可当她挑着面包奔赴到县城各个中小学叫卖时,一个上午连一个面包都没卖掉。赵世珍一了解,原来家长担心福利院老婆婆们做的面包不卫生,吃了怕拉肚子。她灵机一动,让在学校教书的丈夫帮忙,请学生家长来福利院参观,现场制作面包。当家长们参观完制作过程后,放心地说:“赵院长,从明天起,我们就买你们做的面包。”真诚换来信任,就这样,她们终于打开了县城的面包市场。之后,福利院先后开始了养猪种菜、药材加工、缝纫、美容等微利创收项目,年创收5万元左右,这些钱全部投资在老人生活和硬件建设的改善上。 在给老人修建康乐园地时,赵世珍选中金秋楼后面的一块山地,可一算账仅推平小山包就要花费6万元。赵世珍哪舍得花这冤枉钱!她一咬牙,带领9名女职工拿起锄头、扁担自己干。她们一锄锄挖、一担担挑,苦战一个月,硬是将一座比两层楼还高的山包“搬”掉了。福利院四周是山,每搞一项建设就要掘平一座山包。20多年来,赵世珍带领职工“愚公移山”,共迁走100多座坟茔,“搬”掉5座山头,人平挖走土石方120多立方米。1993年修建一栋老人饮食综合楼;1995年修建老人住宅红晚楼;1997年修建老人住宅金秋楼和一栋老人疗康复楼;1999年修建一栋生产经营楼。目前,沅陵县福利院固定资产由建院之初的12万元发展到现在的1200多万元,其中财政投入约200万元。 |